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课题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姓名
赵彦肖
单位
石家庄市第八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以长征路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教学方式
1、利用视频、图片等材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2、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
重难点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遵义会议。
难点:通过学习长征的经过理解长征精神以及中学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幻灯出示位于甘肃会宁的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询问学生其设计意图和深刻寓意?
开始思考雕塑背后的历史内涵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追寻红飘带——忆峥嵘岁月
1、多媒体展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提出问题:革命力量的壮大,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更让蒋介石寝食难安。为此,国民党有采取什么行动?
2、展示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表。
3、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是继续坚守还是战略转移?
4、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1页结合多媒体给出的材料,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继续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及概括总结能力。
长征的过程
1、教师画出长征路线图
2、多媒体展示长征路线图,教师讲解。(重点讲解五站)
(1)红军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
(2)湘江之战,是红军出发以来历史最长、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红军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
问题:为什么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
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过程
湘江之战损失惨重,红军面临出发以来的生死抉择,博古李德认为应该去往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此时毛泽东果断建议向贵州前进,谁的观点正确?
(3)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分别从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介绍。
①内容
②意义
(4)战史奇观:四渡赤水。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三渡赤水,虚晃一枪,调兵开路;四渡赤水,突破天险,摆脱敌人。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
阅读课本(82-83)归纳总结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学生根据地图找出四渡赤水的位置
通过学生识读长征路线图以及老师讲解让学生感受长征的难,体会长征精神。
重点讲五个:湘江体现战役的惨烈;四渡赤水体现毛泽东等的军事才能;飞夺沪定桥展现在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爬雪山、过草地体现了红军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划,充分展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5)飞夺泸定桥(图片),22名突击队员用13根铁链,扛起了一个共和国。红军在长征途中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爬过终年积雪的雪山,走过满是沼泽的草地。
(6)爬雪山、过草地(视频)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闯过了生命禁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7)吴起镇会师
红军经历千难万险,终于闯过了生命的禁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8)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说一说飞渡泸定桥的艰险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二、感悟红飘带——扬长征精神
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分析意义)
材料1:正是长征付出重大代价之后所留下的火种,……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
①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找出关键性的字词,总结长征胜利的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整合材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②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过渡:这种精神促使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奋发进取,砥砺前行。孩子们什么是长征精神?
2、现实意义——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以苦为乐、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3、课堂活动——我来当导游
解读红飘带雕塑
解说内容要求:
讨论:中学生如何在生活、学习中践行长征精神
增强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培养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观念
小结
地球上的红飘带是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脚板、汗水和鲜血镌刻在这个星球上的,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远征史诗。我坚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长征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自己的二万五千里,绽放光芒。
情感升华,将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推向高潮。
课后探究
长征胜利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张表格背后的红军成功密码 》,探究长征胜利的原因。
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合作。
红军将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革命精神;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