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第八中学 齐江涛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三课《发现自己》的第一框。 第一目 人贵自知;第二目 多把尺子量自己。
(二)【课标依据】
“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三)【地位及作用】
是课标中“认识自我”和“交往与沟通”的主导和连接点,在整册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认识自己很难,也很重要,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理性精神(核心素养),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能力目标:掌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
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自己的内容和途径。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难点: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
成长中的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十分注重自我形象,往往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
我校七年级生源较为复杂,占8%的城市独生子女个性鲜明,较为自信;92%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个性敏感,缺乏自信。自我认识都不够清晰,需要正确引导。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 、任务驱动法 、总结归纳法
学法:交流分享法 、自主探究法 和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课堂实施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导入新课
播放我校优秀学生张羽莹的演讲视频。
观看视频
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分钟
探究新知
课堂延伸
第一篇 人贵自知
1.自主探究
问题一:张羽莹为什么从内向、胆小变得阳光、自信?
问题二:正确认识自己对张羽莹的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2.知识驿站: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PPT)
3.课堂分享。
学生分享:
“认识自己”的名言和事例。
老师分享:
苏格拉底晚年选继承人的故事。
老师点拨:刚才的师生分享,充分告诉我们 “人贵自知 ,却难自知 , 且能自知”。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即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篇 自知有道。
第二篇 自知有道。
1、认识朱婷。
2、以朱婷事迹为背景材料,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达成教学目标,优化学习效果。
合作要求(见PPT)
3、第一、二组探究展示任务一:
结合朱婷日记,参考教材P28—29,小组合作完成—— 朱婷认识自己的途径之一、方法及意义。
4.知识驿站: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意义。(PPT)
5.第三、四组探究展示任务二:结合外界不同的评价,参考教材29页末段及30页内容,小组合作完成 :朱婷认识自己的途径之二、正确态度、方法及意义。
6.知识驿站: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态度、方法及意义。(PPT)
7、课堂践行:学习完了张羽莹和朱婷的事迹,请大家行动起来,以组为单位,以“认识自己”为话题,发表一个简短的组内即兴演讲。
8、课堂小结。认识自己,不仅可贵,而且,有道(途径和方法)
。
课下请把你的想法,完善整理成一篇演讲稿,在学科实践活动课上尽情展现你
的风采。
学生倾听张羽莹的自述。
与老师合作总结归纳问题答案
学生分享名言和事例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探究讨论展示
学生探究展示
师生合作总结归纳任务答案。
。
学生探究展示
师生合作总结归纳任务答案。
学生分小组即兴演讲
学生完成演讲稿
通过自主探究,懂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掌握教学重点。
明确重点
拓展视野,认识到“人贵自知 ,却难自知 , 且能自知”,实现认知层次的逐步提升,进一步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过渡到下一篇
认识朱婷,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掌握认识自己的途径,突破教学难点。
懂得自我评价的意义,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总结归纳明确知识点儿。
懂得他人评价的意义,掌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核心素养),学会理性对待他人价 。
总结归纳明确知识点儿。
学以致用,整合所学知识,加深情感体验。
总结归纳本课所学
巩固所学知识,继续探索对自己的认识。
5分钟
2分钟
5分钟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3、5学生探究展示共8分钟
2分钟
2分钟
4分钟
1分钟
2分钟
教师寄语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要时刻记得人贵自知,在风雨中努力学会自知。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在探索、发现、发展自己的征程上,沐风栉雨,就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师生一起欣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和中国女排在赛场上的风采。
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分钟
教学反思
1.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活动化的课堂, 课堂活动化。
3.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见后页
师生合作
归纳提升
1分钟
板 书 设 计